瓷砖胶批刮饰面砖空鼓原因分析包含哪些
瓷砖胶批刮饰面砖出现空鼓的原因分析包含以下几个方面:
一、基层处理不当
基层强度不足:基层表面强度不够,粘结层在干燥过程中会产生收缩,抓不住基层,导致空鼓。如旧墙上腻子基层,因其强度较低,如不严格处理干净,则该基层存在薄弱环节,经常出现水泥砂浆(或胶粘剂)与腻子基层之间剥离出现空鼓、掉砖等现象。
基层处理不净:瓷砖背面有灰尘或脱模剂没有清理干净,导致影响了瓷砖的铺贴粘接力。这层粉末是瓷砖在烧制前防粘连用的“脱模剂”,如果不加清理就粘贴,粘结剂与瓷砖间极易产生夹层。
基层吸水率过高:基材表面存在粉化层、吸水率过高,也会导致瓷砖胶与基层粘结不牢,产生空鼓。
二、粘结材料问题
瓷砖胶选择不当:市售大部分瓷砖胶为薄涂满贴工艺用产品,如用传统厚贴(超过8mm)工艺施工,也易空鼓(收缩率大)。此外,不同型号的瓷砖胶有不同的适用范围,如果选用不当,也可能导致空鼓。
瓷砖胶搅拌不均匀:瓷砖胶搅拌不均匀,使用铁锹、木棍等进行手动搅拌,或者加水过多,都会导致粘结力下降,从而产生空鼓。
私自添加其他材料:瓷砖胶不要添加水泥、砂浆等,很多师傅为了给业主省钱,方便施工,私自添加水泥、砂浆等,严重破坏了瓷砖胶原来生产的成分配比,质量被破坏,容易产生空鼓。
三、施工操作不当
瓷砖胶批刮不均匀:瓷砖胶批刮不均匀或厚薄不一,会导致粘结力不均匀,部分区域粘结力不足,从而产生空鼓。
留缝不足:瓷砖没有留缝或者缝隙过小(必须大于1.5毫米),由于瓷砖存在热胀冷缩的原理,缝隙不足会导致瓷砖之间相互挤压,产生空鼓。
一次涂抹面积过大:铺贴瓷砖过程中,一次涂抹胶浆的面积过大,没有在胶浆表干前完成瓷砖粘贴,瓷砖胶会失去粘性,导致空鼓。
四、环境因素影响
温度与湿度:粘结材料适宜在5℃~38℃的环境下使用,且确保贴砖后24小时内施工区域不被雨水淋湿。温度过低或过高,湿度过大或过小,都会影响瓷砖胶的粘结效果,导致空鼓。
振动与冲击:粘贴完毕,胶浆7天后有一定强度,28天后才达到最强。所以瓷砖铺贴后15天内禁止钻孔或振动锤墙,否则可能导致瓷砖胶未完全固化而受到破坏,产生空鼓。
五、瓷砖本身问题
瓷砖质量不佳:选用了劣质的瓷砖,或者瓷砖在储存、运输过程中受到损坏,也会影响其与瓷砖胶的粘结效果,导致空鼓。
综上所述,瓷砖胶批刮饰面砖出现空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,需要从基层处理、粘结材料选择、施工操作、环境因素影响以及瓷砖本身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和分析。